“契卡”你听说过吗?如果没有的话,那么克格勃这个机构你肯定不会陌生。是的,“契卡”就是克格勃的前身,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情报机构。
“契卡”是俄文缩写词,其全称是“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非常委员会”。在苏联时期,比较官方的说法是,契卡是以红色恐怖反对白色恐怖、捍卫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工具。
是的,正如苏联官方说法一样,契卡最初的建立确实是为巩固苏维埃政权而服务的。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地主资产阶级分子企图采用各种手段进行破坏,妄图颠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维护布尔什维克的统治力,1917年12月20日,列宁决议组建“肃反委员会”(简称契卡),任命捷尔任斯基担任契卡主席。
1918年2月,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发表了《人民委员会告会俄国劳动人民书》,在该文件中第一次明确了契卡的具体职能:所有敌方奸细、投机商人,暴徒,流氓,反革命煽动者,德国间谍,一律就地枪决。在该文件颁布后不久,苏俄人民委员会就赋予了契卡拥有不经审判便可执行枪决的苏联权力。
现在人们提起契卡,可能更多的是将契卡视为强力的情报组织,但在当时的苏俄,契卡的根本职能还是对内镇压,至于情报工作只不过是它的副业。
最初的契卡总共分为三局:情报局、组织局及行动局。在这三局里,行动局无疑是最具权力的一个部门,苏俄境内的镇压活动几乎都由该部门执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曾提到朱赫来这一人物形象,而朱赫来正是当时契卡成员的真实写照。在成立之初,契卡发挥了保卫苏维埃的作用,他们不仅与顽固的白俄分子作斗争,还经常深入乡下,与当地冥顽不化的地主富农展开生死较量。在这一过程中,有不少苏维埃骨干力量也因此丧生。
权力的集中固然令人生畏,但长时间的集中却不利于政治进程,甚至会产生政治恐怖,契卡正是鲜明的例子。
前文也说了,自契卡诞生之日起就被视为苏维埃国家统治的利剑。由于十月革命后苏俄国内险恶的环境,当时俄国的社会秩序实际上已经崩溃,大片的国土也脱离了莫斯科的掌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建立契卡这样的组织来重塑俄国秩序,即便这种重塑带有明显的恐怖性。
1918年9月,针对俄国陷入混乱的恶劣情况,列宁公开声称要制造一场针对资产阶级反革命的“红色恐怖”,给苏俄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根据契卡的官方资料统计,从1917年到1922年间,契卡绞死和枪决的人数可能到达数十万人。涉及范围不仅仅是反对派的成员,还包括了苏俄社会各个阶层的遗老遗少,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全家也在这场清洗中丧生。
当然,这个数据只是总数的一部分,还不包括契卡在各地的分支机构的行动。正因为如此,一些俄国社会民主党人也纷纷谴责列宁,孟什维克领袖马尔托夫和德国革命先驱考茨基甚至称其为“恐怖统治”。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契卡的工作确实卓有成效。在动乱年代,谁也不会在意什么法律,在他们看来,只有枪支才是硬道理。所以,对付这些宵小之徒,只能使用暴力手段,当阴谋诡计遇到铁腕的时候,任何针对苏维埃的暴行都会烟消云散。
这就是理论家和实干家的区别。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作为理论家看到的只是契卡镇压反动势力的一面,他们不清楚在契卡建立前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遭遇了什么困境。
1918年8月30日,列宁甚至在反对分子的暗杀下遭受重创。有鉴于此,回应反击也是必然的事情,苏俄政府总不能对此无动于衷吧。或许当厄运发生在普列汉诺夫等理论家面前,他们才能明白国家暴力机构存在的重要性。
在革命危急时刻,苏维埃领导人能果断下放权力,使得契卡能放开手脚对付国内外的一切敌人。从这方面考虑,契卡的成立对巩固苏维埃政权确实起到了尤为积极的作用。
俄国列宁苏维埃苏俄契卡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